发布时间:2025-10-15 18:04:50    次浏览
人民网武汉10月28日电10月28日,随着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正式上线的钟声敲响,交易中心董事长方敏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拨通自己在美国投行界朋友的电话,激动地向他们报告这个好消息,邀请他们来武汉投资发展。“现在的武汉,越来越有华尔街的气质。”方敏激动的说。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以银行承兑汇票直贴、转贴、转让业务为核心,提供交易撮合、票据融资等基础业务及相关衍生品服务的电子交易平台,由国资背景股东控股。同时,它也是全国第二家获批、首家上线运营的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是继获批中国自贸试验区后,湖北省迎来的又一件大事。这意味着,湖北的企业又多了一条可以有效降成本的通道。 留学海归打造票据电子交易平台票据,是我国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产品,也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业务之一,大量企业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票据承兑余额和承兑发生量分别为10.4万亿元和22.4万亿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20.4倍和17.5倍;票据贴现余额和累计贴现量分别达到4.6万亿元和102.1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5倍和55.8倍。我国票据交易市场规模大,且增速迅猛。因为没有一家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纸票)后,若拿着汇票去银行贴现,会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贴现率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家银行,每天的贴现率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想找到一家贴现率较低的银行,搜索成本很高,就算能找到,相关的交通、人力等成本也很高。由于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催生了一批由票据掮客组成的票据中介组织,他们利用买卖方的信息不对称赚取大额差价。混乱的市场也造成票据丢失、“一票多卖”等案件频出,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曾在美国雷曼兄弟公司、高盛集团、固定收益交易所担任资本风险监控副总裁等职的纽约大学数据库领域博士方敏,瞄准这一领域回国创业,希望建立一套规范可靠的票据交易系统。由于国内首家获批的京津冀票据交易中心尚未上线,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因此成为全国第二家获批、首家上线运营的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据介绍,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票据交易市场混乱的局面。电子化交易平台能从源头起对每一笔交易实时监控,追溯交易轨迹,防止“假票”、“一票多卖”等事件发生。 票据界“淘宝模式”助力企业降成本2015年7月,《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国家相关部委批复,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第一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最让公司团队欣喜的,是《方案》中明确提出,“鼓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武汉区域性要素市场建设,探索建设区域性票据市场”。今年9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224号),不仅明确提出要有效提升电票业务占比,还为电票的推进设置了时间表: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这无疑给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作为一家区域性票据交易平台,武汉票据交易中心于今年8月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文,并于10月28日上线运营。据介绍,武汉票据交易中心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企业在线电票转让和直贴交易,打造了“票款同时交付”的创新型模式,确保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性和便捷性。系统支持用户在线与多对手方进行议价,确定最优成交价,并支持大宗批量交易,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票据交易中心能形成透明有效的票据价格体系,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束缚,共享票据交易信息,刺激贴现利息下降,帮助企业找到成本更低的交易对象。通俗来说,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相当于票据界的淘宝。在交易平台上,一端是手持大量票据的企业,另一端则连接着多家银行。跟淘宝一样,企业在平台上能比较每家银行贴现率的高低,并自主决定与哪一家银行达成交易。当企业在平台上找到贴现率最低的银行并达成交易,实际上就给企业降低了成本。目前,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已与60余家银行形成合作关系,票据贴现更为便利,信息透明的竞价模式将使企业获益。 票据电子交易可为企业省下6%融资成本“我认为,票据交易中心上线运营后,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企业,特别是湖北的企业。”武汉票据交易中心财务总监肖娜认为,电子化的票据交易系统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降成本,正是企业的“刚需”之一。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是如何能帮助企业降成本的呢?肖娜举例说,若企业收到一张面值1000万元3个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最简单的方式:将汇票存放在企业,3个月后去银行兑换成1000万元现金。但这会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最粗暴的方式:将汇票转让给有业务往来的上游企业。但是若上游企业较强势,此招就行不通。最无奈的方式:若汇票未能转让出去,企业又急需资金,就只能找银行贴现。这样企业就会损失一定数量的贴现利息。有时甚至不得不通过一些中介机构将票据兑换成现金,而这又成为引发票据市场不规范交易的因素之一。“这种损失,以前被视为企业的成本。”肖娜说,因企业与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大多数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低贴现率的银行。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出现,能帮助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交易对象。以今年10月19日为例,全国主要地区银行的贴现率(直贴,月息)在2.4‰-2.55‰之间波动。如果上述企业按2.55‰贴现,那么面值1000万元3个月到期的汇票将损失7.65万元;若按2.4‰贴现,则损失7.2万元,节省0.45万元,相当于为企业省下约6%的融资成本。 交易中心首年交易规模预计将达1万亿湖北获批中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恰好处于湖北自贸区的核心试点范围。除了交易撮合,武汉票据交易中心还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票据贷。通过票据贷,企业可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质押贷款。这种贷款模式,企业不仅可避免贴现的融资成本,还能获得额外收益,有助于扩大再生产。方敏举例说明,假设,A企业持有一张面值1000万元3个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银行为B行。同时,A企业又需要支付1000万元货款给C企业。若A企业直接将汇票转让给C企业,未必是最佳方案。此时,他还可以选择票据贷:通过武汉票据交易中心,A企业将这张汇票质押给D银行,在交易中心的帮助下,A企业不需要缴纳保证金就可在D银行新开一张面值1000万元12个月到期的汇票(电票),并将这张新汇票用于支付C企业的货款。新汇票的承兑银行为D行。这种模式,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是一场双赢。对于D银行,3个月后可收到B银行兑付的1000万元现金,而这笔资金要到9个月后才兑付出去。也就是说,D银行收到一笔1000万元长达9个月的存款,这期间可用来放贷或其他投资而产生收益。对A企业来说,在没有损失一分钱的情况下及时拿到无息贷款,并完成了支付业务。同时,在旧票3个月到期后至新票兑付前的9个月内,根据与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协议,A企业还能获得一定比例的票据收益。“自贸区允许先行先试,我们期待湖北自贸区能在科技金融方面有更大的创新力度——比如票据理财、跨境结算,如此票据交易中心的业务链条将得到更大的拓展。”方敏对武汉票据交易中心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所做的,是一件对企业及实体经济有益的事。”方敏说,未来将借着“武汉城市圈金改试验区”、“湖北自贸试验区”等政策的东风,逐步拓展业务范围,推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大额存单、信用证等基础产品,以及利率市场、风险对冲市场等衍生产品,进一步助力湖北经济发展。方敏透露,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成立后第一年计划实现交易规模1万亿元,第二年力争交易规模达到10万亿元。(郭婷婷)